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

作者: 时间:2015-03-31 点击数:

一、教学目的与要求

了解发明创造的过程,熟知创造的基本要素以及创造精神、创造技法、创造环境、创造力的构成等基本知识点;掌握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,通过作业训练提高发散思 维、联想思维、逆向思维、横向思维、分解思维、组合思维的能力;了解创造技法的原理,掌握主流的多种创造技法,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
教学重点:

  1. 创造、创造力、创新思维、创造精神、创造原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教学;

  2. 发散思维、联想思维、逆向思维、横向思维、分解思维、组合思维的概念、成功案例以及训练方法;

  3. 创造技法的原理和训练方法

教学难点:

1、发散思维、联想思维、逆向思维、横向思维、分解思维、组合思维训练;

2、创造技法的训练和掌握

三、教学方法与手段

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:理论讲授、案例分析讨论、作业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;

教学手段:采用实物演示、以及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

四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

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

第一章 初步认识发明创造 3

第一节 人类的发明创造 1

第二节 创造力的构成及培养、训练 1

第三节 创造学及其发展 1

第二章 创新思维 3

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障碍——思维定势 0.5

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 0.5

第三节 发散思维 1

第四节 联想思维 1

第二章 创新思维 3

第五节 逆向思维 1

第六节 横向思维 0.5

第七节 分解思维 0.5

第八节 组合思维 0.5

第九节 创新思维与大脑功能 0.5

第三章 想象 直觉 灵感 3

第一节 想象与创造 1

第二节 直觉与创造 1

第三节 灵感与创造 1

第四章 创造与机遇 3

第一节 什么是机遇一 1

第二节 机遇创造案例 1

第三节 捕捉机遇 1

第五章 创造与环境 3

第一节 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 1

第二节 逆境中的发明创造 1

第三节 智能横移 1

第六章 创造性品格 3

第一节 创造性品格对发明创造的重要意义 2

第二节 创造性品格的特征 1

第七章 创造技法 12

第一节 智力激励法 1

第二节 检核表法(提问法) 1

第三节 问题列举法 1

第四节 组合法 1

第五节 信息交合法 1

第六节 形态分析法 1

第七节 联想法 1

第八节 移植法 1

第九节 逆向法 1

第十节 提升价值法与降低价值法 1

第十一节 专利文献利用法 1

第十二节 TRIZ(发明问题解决理论) 1

第八章 创造性教育 1

课程作业作品及考核 2

五、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

1、思维训练项目:突破思维定势训练、思维求异训练、发散思维训练、联想思维训练、逆向思维训练、横向思维训练、分解思维训练、组合思维训练、想象思维训练、直觉思维训练、灵感思维训练、捕捉机遇训练

2、创造技法训练项目:智力激励法、检核表法(提问法)、问题列举法、组合法、信息交合法、形态分析法、联想法、移植法、逆向法、提升价值法与降低价值法、专利文献利用法、TRIZ(发明问题解决理论)

3、要求:掌握思维训练和创造技法训练的方法,通过相关训练,培养创新思维,提高创造力。

六、考核方式与范围

该课程以塑造创新精神,培养创新思维能力,掌握创新技法为主旨,知识点的教授作为辅助,相应地,在课程考核重在训练的过程和训练作业的结果,知识点测试为辅,评价结构为:

1.10次训练作业,占比60%

2.结课设计作业,占比20%

3.基础知识笔试,占比20%

七、教学参考资料

以《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》为主,但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,综合图文声像等多种教学资源,并鼓励学生提供研讨案例,主要教学参考资料为:

1.王传友,王国洪.《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》.人民交通出版社,第1版 (2006年8月1日) .ISBN: 7114061099

2.姚凤云.《创造学理论与实践》.清华大学出版社,第1版 (2006年7月1日).ISBN: 7302132712

您好,您是第 访问者

Copyright© 2015 www.xxxUniversity 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 版权所有: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工业实训中心(与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合署)